氟化液在半导体和电子行业的应用
405氟化液凭借其高化学惰性、优异绝缘性、精准温控能力及低残留特性,在半导体和电子行业中成为关键材料,覆盖从芯片制造到电子设备封装、运维的全产业链,巨化氟...
查看全文安世半导体(Nexperia)作为全球领先的半导体标准产品供应商,其近期引发广泛关注的控制权争议,并非孤立的企业事件,而是全球科技领域地缘政治博弈的集中缩影。该事件以中资母公司闻泰科技的控股为起点,在美国持续施压与荷兰政府干预下不断升级,最终演变为涉及企业治理、股权托管与国际经贸规则的复杂争端。以下将按时间顺序梳理事件核心脉络。
安世半导体的前身是荷兰恩智浦(NXP)半导体的标准产品部门,在分立器件、逻辑器件和MOSFET等领域拥有深厚技术积累与全球市场份额。2017年,恩智浦为推进与高通的并购案,决定剥离该部门,最终由中国闻泰科技牵头的并购财团以约27.5亿美元收购,这也是当时中国半导体行业最大规模的海外并购案之一。
收购完成后,闻泰科技通过股权整合实现对安世半导体的绝对控股,安世保持独立运营,其总部仍位于荷兰奈梅亨,生产基地分布于欧洲、亚洲和美洲多地。在中资背景支持下,安世半导体持续拓展业务,2020年后逐步成为全球半导体标准产品领域的头部企业,尤其在汽车半导体等关键赛道占据重要地位,这也为后续的控制权争议埋下伏笔——其技术实力与市场地位使其成为全球科技竞争中的焦点标的。
事件的直接导火索始于美国对中资企业的制裁升级。2024年12月,美国政府以“涉及国家安全”为由,将安世半导体的母公司闻泰科技列入“实体清单”,对其获取美国技术和产品实施限制。当时制裁范围尚未直接覆盖安世半导体,但已为后续的干预埋下政策伏笔。
2025年9月,美国政府进一步扩大“实体清单”的制裁范围,明确将清单内企业控股50%及以上的子公司纳入限制体系,安世半导体因闻泰科技的控股关系正式被卷入制裁漩涡。更具争议的是,美国通过外交渠道向荷兰政府施加压力,提出了明确的“豁免条件”。
根据荷兰法院2025年10月14日公布的裁决文件显示,美国商务部官员早在2025年6月12日与荷兰外交部的闭门会议中就明确表示:“几乎可以确定的是,若要符合‘实体清单’豁免资格,(安世半导体)必须更换现任CEO。”而当时安世半导体的CEO正是闻泰科技创始人、中国籍人士张学政。美方的这一要求本质上是试图通过干预企业管理层构成,割裂中资与安世半导体的实际控制权关联。
在美国的持续施压下,荷兰政府逐渐倾向于妥协。据美国《华尔街日报》2025年10月15日披露的细节,闻泰科技被列入实体清单后不久,荷兰政府官员已致信安世半导体的西方高管,提出该企业必须具备“独立于黑名单上的股东的运营独立性”,并警告称若不采取措施“限制向中国转移知识和能力”,将面临美国贸易限制的全面冲击。
2025年9月底,事件迎来关键转折:荷兰经济事务部正式从闻泰科技手中接管安世半导体的运营控制权。次日,荷兰法院迅速批准紧急申请,作出两项核心裁决:一是暂停张学政在安世半导体的CEO职务;二是将闻泰科技持有的安世半导体股份(仅保留1股以象征所有权)托管给外部第三方机构。值得注意的是,这是荷兰首次在半导体领域动用《物资供应法》干预中资控股企业,被行业专家视为“以国家安全名义实施结构性制约”的标志性案例。
《华尔街日报》在报道中直言,该事件凸显了中美科技博弈对全球产业的深度影响,“美国正毫不避讳地利用其贸易实力拉拢盟友站队”。上海进出口公平贸易工作站的匿名专家则指出,荷兰政府的干预虽未改变闻泰科技对安世半导体的股权所有权,但通过托管和管理层调整实质性剥夺了中资的运营控制权,其核心目的是“强化安世半导体的‘欧洲属性’,以换取美国的制裁豁免”。同时,专家也强调,此举折射出欧盟在高端技术领域推行“去风险化”与“技术主权”叙事的实践尝试,荷兰实则是在华盛顿与布鲁塞尔之间传递“主动配合”的信号。
针对该事件,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林剑在2025年10月15日的例行记者会上明确表态,中方一贯反对泛化国家安全概念、针对特定国家企业采取歧视性做法,强调“中方维护自身正当合法权益的决心坚定不移”。这一立场直指美国及其盟友以“国家安全”为名干预企业正常经营的做法,认为其违背了市场经济原则和国际经贸规则。
目前事件的核心争议集中在“所有权与控制权的分离”上:闻泰科技虽仍名义上持有安世半导体的股权,但已丧失运营管理权和高管任免权;而荷兰政府与第三方托管机构的介入,本质上是通过行政与司法手段重构企业治理结构。此外,安世半导体能否最终获得美国的制裁豁免仍存在不确定性,其全球供应链、技术合作与市场拓展均面临潜在风险。
截至2025年10月中旬,安世半导体的日常运营由荷兰政府临时监管团队与第三方托管机构共同负责,张学政的CEO职务仍处于暂停状态,闻泰科技已就荷兰法院的裁决提起上诉,但短期内扭转局势的难度较大。从行业影响来看,该事件为中资企业海外并购半导体等战略性产业敲响了警钟,凸显了地缘政治风险对跨境投资的重大冲击;同时,也可能进一步加剧全球半导体产业链的“阵营化”趋势,推动各国在关键技术领域加速本土化布局。
后续事件的走向将取决于多重因素:荷兰与美国关于制裁豁免的谈判进展、闻泰科技法律诉讼的结果、安世半导体欧洲业务与中资背景的切割程度,以及全球半导体行业格局的动态变化。这一事件不仅是一家企业的控制权之争,更成为观察全球科技治理与国际经贸秩序演变的重要窗口。
氟化液凭借其高化学惰性、优异绝缘性、精准温控能力及低残留特性,在半导体和电子行业中成为关键材料,覆盖从芯片制造到电子设备封装、运维的全产业链,巨化氟...
查看全文本文围绕车规 12V 智能高边开关的选择展开,针对汽车复杂的电气与环境工况,系统拆解九大核心选择维度。在工作电压方面,强调需覆盖 8V-16V 常态范围并耐受 4...
查看全文本文围绕电感展开全面分析,先明确其本质是用绝缘导线绕制的电磁感应元件,介绍了按形式、导磁体等分类方式,详解了由骨架、绕组、磁心等组成的材质工艺及电...
查看全文本文围绕 FOC 中的电流采样展开,介绍通过采样电阻将电流信号转化为电压信号后,搭配LMV358 运放搭建差分放大电路对 U、W 相电流进行处理,结合ADC采集电压(...
查看全文藏芯于微,智启未来
您好!请登录